3月29日下午,“文学与生命的交响曲”——毕飞宇南通读者见面会在更俗剧院举办。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毕飞宇与南通大学文学院院长顾金春展开了一场深度文学对谈。两位嘉宾以生动案例与深刻洞见,为现场读者呈现了一场思想盛宴。
对谈活动围绕文学鉴赏、创作及文学的心灵治愈功能三部分展开。在文学鉴赏环节,毕飞宇以蒲松龄的《促织》中“夫妻向隅,茅舍无烟”为例,论述了“细节即真实”,作家如何采用的是以虚写实的手法,展示了心理的真实。顾金春认为毕老师“小说家的才华藏在细节里”的论断非常精彩,并就普通读者如何培养“见微知著”的鉴赏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谈及创作时,毕飞宇认为《欢迎来到人间》中的傅睿是一个疯子,可悲的是周围人却未能发现他的异常。他通过这个角色的塑造,旨在揭露现代人在秩序庇护与自我迷失间的撕裂,展现工具理性时代下人性的冰冷困境。顾金春认为傅睿这个形象的特征是一切都是被安排的,外表光鲜,但却失去了自我。某种意义上说,傅睿这个形象的塑造体现了毕老师对于时代社会以及国民性的思考。针对文学治愈功能,毕飞宇通过解析《欢迎来到人间》的主题,提出“文字是显影剂,更是重建工具”。在座谈的尾声,顾金春将毕飞宇的文学风格凝练为“外冷内热”,这一评价精准概括了其作品表层的冷静克制与内核的炽热人文关怀之间的张力,而这种张力恰恰让读者在理性与感性的碰撞中,触摸到文学治愈人心的温度。
活动最后,主持人总结文学的意义在于“唤醒共情,让灵魂栖息于文字”,认为两位老师的对话,既深刻诠释了文学抚慰现代心灵的精神价值,又为读者的创作提供了指南。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吸引千余名读者参与。互动环节中,读者踊跃提问,毕飞宇幽默犀利的回答引发阵阵掌声。本次对谈不仅架起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桥梁,更是一场文学思辨的盛宴,对于青年写作者的成长和读者鉴赏水平的提高具有深远影响。
作为南通市第二十六期韬奋阅读推广活动的一部分,此次活动由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崇川区新闻出版局等多部门联合举办,南通大学文学院积极参与。这既是学院“南南合作”的一项学术交流成果,亦是学院服务社会、积极融入地方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嘉宾介绍:毕飞宇,中国著名当代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其作品擅长通过日常细节勾勒社会变迁与人性复杂性,被誉为“用显微镜解剖生活的作家”。曾多次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国内外文学奖,代表作有《推拿》《玉米》《青衣》《欢迎来到人间》《小说课》等。他的创作融合诗意与冷峻,既扎根现实土壤,又赋予文学以哲思温度,广受读者与评论家赞誉。
(陈珏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