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上午9时在图书馆506会议室,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王彬彬教授为南通大学文学院现当代专业研究生作了题为“中国现代大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相互哺育”的学术讲座。
王彬彬教授以史料为基础,对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现代大学与现代文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第一个十年里新文学的产生有赖于现代大学的建立,五四时期《新青年》、《新潮》等大校园文化建设推动了新文学的兴起与后续的发展。第二个十年海派文学、左翼文学虽然与校园文学相距甚远,但京派文学仍与现代大学关系密切,比如朱光潜的慈慧殿三号的读诗会是大学师生交流思想的主要场所,朱自清开设新文学课程,培养了新文学的作者和欣赏者。第三个十年里西南联大以沈从文、冯至为中心的一批老师培养了“九叶派”诗人群体。由此王老师的结论是现代大学养育了现代文学,而现代文学的繁荣又促进了现代大学的发展。中国现代大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两者是良性互动的,也是相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王老师认为大学的文学教育并不在于培养几个作家,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文学鉴赏者;而文学鉴赏者的出现又倒逼作家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因此每个时代的文学成绩取决于文学鉴赏者的多寡与水平。
王彬彬教授讲座深入浅出,逻辑严密,以发展的眼光挖掘大学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为当下大学的文学教育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与会者普遍认为获益匪浅。
讲座由社科处丁卫泽处长主持,杂志社顾金春社长与部分老师参加此次活动。(王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