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下午,曹顺庆教授为我院研究生带来一场“文化传承与人文教育”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周建忠副校长主持。
关于“文化传承”,首先要知道文化有什么作用。曹教授用“五力”来概括:文化凝聚力、文化感召力、文化约束力、文化协调力、文化生产力。曹教授特别强调“文化也是生产力”。经济要往高端走,就要走文化这条路。文化发展是世界大势所趋。文化是上层建筑,是意识形态。如今为何文化品牌值钱,就是因为品牌文化是创意文化、消费文化。
文化是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非解决不可的问题。曹教授为现今文化的断裂十分担忧。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当代中国正面临着文化缺失,出现了仁义危机、诚信危机、礼仪危机、智慧危机等等。这些文化危机正是文化断裂的必然结果。当代文化教育及社会发展的最大弊病是重理工、轻人文。这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的教育质量。作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比较文学),国家级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曹教授鼓励我们:“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是中华文化的忠实传承者。以前说‘咱们工人有力量’,现在我要告诉大家‘咱们人文有力量’!”
作为南通大学的老朋友,早在2007年周校长就曾邀请曹教授来讲学。壬辰龙年,这个约定终于实现。讲座中,曹教授不时谈到自己在台湾、美国的生活经历,特别是获得霍英东教师基金后发奋学习。丰富的人生阅历、活跃的思维和幽默的语言,吸引了在场的每位听众。(徐芙蓉报道)
相关链接:
曹顺庆 湖北荆州人,满族。1954年 2 月生于贵阳,198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 同年考上四川大学研究生,1983 年获硕士学位,1987 年获博士学位。现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 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比较文学),国家级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霍英东教师基金获得者,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带头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会长;美国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淡江大学客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评委,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文学科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外文学发展比较研究”等多个项目,担任“十五”“ 211 ” 重点项目“中外文学与俗文化”负责人;多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及四川省政府社科一、二、三等奖。《文学评论》编委、《中国比较文学》编委、《中外文化与文论》(CSSCI来源期刊)主编、英文刊物 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 West 主编。出版了《中西比较诗学》、《中外比较文论史》、《比较文学史》、《中国文化与文论》、《两汉文论译注》、《东方文论选》、《比较文学新开拓》、《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比较文学论》、《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世界文学发展比较史》、《比较文学学》、《比较文学教程》、《中华文化》等著作 20 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