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

日期:2011-07-10 访问次数:1106

学科名称:汉语言文字学学科代码: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科是南通大学重点学科(2006年6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5年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4人,教授2人,副教授6人,博士7人。设有词汇学与文字学、语用学与方言学、汉语语法学三个研究方向。近10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2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部省级项目3项,市厅级项目10多项。出版著作5种,出版教材2种。在《中国语文》、《方言》、《汉语研究》、《汉语学报》、《修辞研究》、《辞书研究》、《古汉语研究》、《中国文字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多篇次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获各类奖励10多项。

  词汇学与文字学方向。文字学的研究分支有二,第一,文字基础理论的研究。连登岗教授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哲学基础,以系统论为基本方法,从符号的立场出发,以汉字为依据,参照其他类型的文字,综合古今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于汉字的基础理论展开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对文字的发生发展、性质、类型、结构、功能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在《中国文字研究》、《励耘学刊》、《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等刊物以及一些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一部。在国内外汉字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著名专家认为他的研究具有超前性。第二,汉字应用研究。连登岗教授对于国家语言文字规划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参加了国家语委重大项目《规范汉字表》的研制。对于汉字教学进行了深入持久地研究,为中央电大编著了教材《基础汉字学教程》。连登岗教授、张学诚博士利用文字学与古文字学知识对出土文献、传世文献以及历史文化的一些问题展开了研究。

 词汇学研究主要有词汇基本理论研究、专书研究和词语训释研究等分支。何书副教授的博士论文《〈说文通训定声〉的词义研究》以及她在《扬州大学学报》、《江淮学刊》、《学术交流》等刊物上发表的《试论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词义引申研究中的“义素”分析思想》、《古汉语词义引申的认知原型阐释》、《古汉语动词词义引申的义素运动模式研究》、《试论古汉语动词词义裂变式引申》、《〈说文解字注〉对汉字构形示意的分析》等系列论文,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对传统的词义引申理论进行了归纳分析,发展了已有的理论。连登岗教授在《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辞书研究》、《励纭学刊》等刊物中发表词义训释论文40多篇,解决一批疑难词的释义难题,对于词语训释方法进行了探讨。王芳副教授在《宋书》词语研究中取得了成绩。

 语用学与方言学方向。语用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交际语言研究、修辞研究、汉语成语中的副语言研究、户外标语研究、新闻媒体语言研究。聂莉娜教授出版专著《交际语言》,发表论文《谈谈自适应言语控制能力》、《汉语成语里的副语言习俗》、《副语言习俗在汉语成语里的积淀与用变》、《新时期户外标语口号的语用特点》、《户外标语口号的风格嬗变及修辞特点》。田宇贺副教授、张颍炜副教授等发表了《电视述评解说词指称词话语分析》、《公文语体中的修辞运用研究》、《网络文化中流行的变异用语解析》。李杰副教授出版专著《媒体新闻语言研究》。

 方言学研究主要是对于盐城方言、南通方言的语法、词汇研究以及南通方言史的研究。蔡华祥副教授在《方言》、《苏州大学学报》、《南通大学学报》、《汉语学报》、《河池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江苏盐城步凤方言的数词附加“子”尾》、《江苏盐城话的“了”》、《江苏盐城话的疑问语气词》《江苏盐城步凤方言的“子”缀》、刊布了博士论文《盐城(步凤)方言动态助词及相关语法手段研究》。徐宇红副教授、陈俐副教授、张颖炜副教授发表了《南通方言本字考》、《南通话中的“捉”》、《南通话程度副词“老”》等论文。万久富教授、周远富教授发表了《孙锦标与〈通俗常言疏证〉》、《南通地区方言的形成过程》、《孙锦标与南通方言研究》等文章。

 汉语语法研究方向。主要是专题研究,一是对于现代汉语状语的研究,李杰副教授出版了专著《现代汉语状语的多角度研究》,在《汉语学习》等刊物上发表了《汉语状语的界定和范围》、《汉语状位预设语气副词的句法分布》、《汉语状语多层面的组合语序说略》等论文。二是语法的其他研究。田宇贺副教授、徐宇红副教授、张颖炜副教授、刘相臣博士发表了《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原型范畴理论与汉语指示代词的再分类》、《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捉”的动/介过渡状态》、《“捉”的语法化演变历程》、《〈明清民歌时调集?山歌〉([1])中“捉”字句法特点》、《汉语量词的隐喻化认知说略》、《也谈名词和定名短语的差异——以“充当分句的差异”和“语用差异”为例》等论文。

 本学科具有以下特点:

 一、队伍齐整,结构合理。本学科现有成员1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博士7人,硕士3人。60岁以上1人,50至60岁3人,40至50岁5人,30至40岁5人。本学科教师研究的专业有:文字学、古文字学、汉语语法学、汉语词汇学、汉语语音学、修辞学、方言学;训诂学、音韵学、说文学、中国语言学史;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逻辑学等。

 二、基础扎实、方向稳定。本学科的专业教学与研究已有50年的历史,在职中老年专家,有着20到30多年的教学科研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稳定的方向。这一特点,在词汇学研究、文字学研究、语用学研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三、注重理论、扎根实践。注重理论表现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注重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如汉字基础理论,词汇基础理论,语法研究等。二是注重方法论的研究。例如,在研究中引进了系统论、符号论、认识论等科学理论。同时还注重综合研究,综合了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思维学的一些知识。扎根实践主要指:一、注重材料,不凭空立论。所有的理论都建立在材料的基础上,都有丰富扎实的材料支撑。论从史出,返回来又要接受材料的检验。二是注重应用研究、注重为社会服务。如,所开展的关于国家语言规划、汉字教学方面的研究,语用研究、关于盐城、南通方言及南通语言生活的研究。

 四、注重创新、前景广阔。一是基础理论的创新。例如,汉字基础理论的研究,词汇基础理论的研究。二是学科的创新,如,盐城方言研究、媒体新闻语言研究等,都是较新的学科。南通方言研究也有较大的空间。本学学队伍比较年轻,富有朝气,且有着较强的创新意识,研究方向符合现实的需要、符合学科发展的方向,因而有着广阔的前景。


研究生培养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能应用本学科理论、方法从事科学研究、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专业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 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会主义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高尚的科研道德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2. 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及必要的实践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本门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动向,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

 3.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该语种的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 

 二、主要研究方向

 1.词汇学与文字学

 2.语用学与方言学

 3.汉语语法学研究

 三、课程设置

 1.学位课程

 普通语言学,文字学,词汇学,语音学,中国语言学史,语用学,方言学,语法学,逻辑学。

 2.非学位课程

 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专题,词汇学专题,语用学专题,语法学专题,比较语言学,比较文字学,文化语言学专题,社会语言学专题,认知语言学专题,西方语言学史,语言文字学要籍导读,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图书情报与文献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