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古代文学专业学科建设再掀新高潮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12-15浏览次数:97

——南京大学四名博士生导师先后来校讲学
2005年11月,南通大学古代文学专业与南京大学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签署《学科建设支援共建协议书》,三年多以来,双方本着“对口支援、增进合作”的原则,朝着支援共建的目标稳步前进。
为进一步加强南通大学省重点学科——古代文学专业的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应本专业学科带头人周建忠教授之邀,2008年11月至12月,南京大学“两古”专业再次选派四名博士生导师为我校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讲学,并与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进行了一系列交流,掀起了新一轮古代文学学科建设的新高潮。
专题之一:徐有富教授讲授“治学方法”
2008年11月18日上午,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徐有富教授为我校古代文学专业07级、08级硕士研究生讲学。徐教授先以“谈谈程千帆先生的治学特点”为主题,介绍了其师程千帆先生的坎坷人生经历及其对南京大学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学科专业建设的巨大贡献,归纳出程千帆先生的治学特点。徐教授所讲的第二个主题是“读书治学要注意版本”。他运用广博的版本学知识和自身的科研实践,通过大量生动、极具代表性的个案,对什么是版本、造成版本差异的原因、重视版本的意义以及怎样通过各种科学手段来鉴定版本作了有序的讲授,从而指出读书治学一定要重视版本。
徐教授师承文史大家程千帆先生,致力于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诗学和治学方法研究,造诣深厚,成果颇丰。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著名的《校雠广义》是徐教授与其师历十余年合著的文献学力作,1999年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专题之二:俞为民教授讲授“南戏”
11月29日,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俞为民教授,应邀为我校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讲学。俞教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南戏学术地位的确立过程和王国维先生卓越的学术成就及治学方法。指出:治学首先要有学术自信,学生要以超越老师为目标;其次要“观其会通,窥其奥窔”;学术研究面对的都是客观史料,应以揭示丰富而又难以把握的过程为目的;要高度重视史料工作。在此基础上,俞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南戏的形成年代、产生地点、独特的剧本形式和以民间艺人为主的作者状况,深入分析了南戏与元杂剧、元曲和明清传奇在形式、内容上的差异。俞教授还结合具体的南戏作品,如《永乐大典》“戏文三种”、“荆刘拜杀”和《琵琶记》等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可谓考证翔实、说理周备。最后,同学们还向俞教授请教昆曲改革、京剧现状等方面的问题,俞教授都一一作答,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俞教授师承著名戏曲史家钱南扬先生,专攻中国古典戏曲,尤其是南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出版专著16部,整理古籍13部。代表性的专著如《曲体研究》,获2007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明清传奇考论》曾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宋元南戏考论》、《宋元南戏考论续编》、《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李渔评传》、《李渔〈闲情偶寄〉曲论研究》等著作也具有开拓性的贡献。俞教授发表戏曲专业研究论文60余篇,达160多万字,《南戏〈高文举〉考论》一文日前荣获第四届中国“海宁杯”王国维戏曲论文奖一等奖。此外,还主持各级各类研究课题。
专题之三:程章灿教授讲授“石刻文献学”和“一种学问的三个视野”
12月10日,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程章灿教授来我校为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讲学。
程章灿教授,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和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著名文史大家程千帆先生,1989年南京大学文学博士毕业,时年26岁。曾任美国哈佛大学、宾州大学、英国牛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他学贯中西,精通英语、日语,掌握德语、法语等数国语言。在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文献学、石刻文献学、域外汉学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发表论著、译著十多部,在《文学遗产》、《文献》、《比较文学研究》等不同学科的权威、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
程教授在南京大学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石刻文献学课程,此次讲学,程教授利用其最新石刻文献方面的研究成果《读〈张迁碑〉志疑》(刊于《文献》,2008年第2期)一文,由点及面,首先介绍自己治学的途径和方法。程教授向同学们展示了自己是怎样发现问题、并抽丝剥茧般地利用各种考证方法,从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寻找蛛丝马迹,来解决这一疑难问题、得出较令人信服、为学界所接受观点的过程。接下来,程教授从文化宏观视野、科学地探讨了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研究,作了“国学、汉学、中国学:一种学问的三个视野”的专题讲座。追溯“国学”、“汉学”、“中国学”三语词提出的时代背景、界定他们各自的涵义,具体考察三者各自发展状况和不同的研究方法论,对历史和当前所谓的“国学热”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三语词在语境、历史背景及所指内涵上都不同,但都是把中国学问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以研究中国为主体的学问。并针对当前学术界研究力量的实际分布,将研究我国文化的学术力量划分为“三个世界”:第一世界——本土“轴心汉学”、第二世界——日本、第三世界——欧美。他从三个世界各自发展历程和研究特点得出宏通的、比较具有现实针对性的可靠结论,并认为作为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必须具备三项基本素质:要有较强的语言能力,文言文基本功要极其扎实,也要掌握几门外语;要有开放的文化胸怀,不能自闭、自密;要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持续四个多小时的讲座,同学们不仅领略了青年专家的风采、开阔了视野,更确立了更高的学术追求方向。
专题之四:许结教授讲授“怎样解读文化经典”和“古代辞赋的文化研究”
12月12日,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专业负责人、中国辞赋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许结教授来我校为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讲学。据悉,许结教授刚刚从台湾大学讲学归来,就立即应邀为我校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做此次讲座。
许结教授是自学成才的典型。因“文革”的冲击,正在读初中一年级的许结教授中断学业,随父被遣送农村劳动。此后从事木工、仓库保管员、教务员、中学教师、大学资料室资料员等工作。在此期间,许结教授利用点滴时间,刻苦自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89年被南京大学破格聘为教师,2001年,又被破格聘为教授;2002年,再次破格成为博士生导师。总结、回顾其成功的经验,许教授归结为两点:一是勤奋,所有成功都是努力得来;二是快乐地读书、快乐地治学。
讲座分为两个专题。第一个专题是“怎样解读文化经典”。许教授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载体就是经典,经典是承载中华民族文化典范的文本。经典具有三个质素:一,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主流意识;二,经典必须通过教育加以普及,成为教育的蓝本;三,要被反复地言说。许老师强调在阅读、研究经典的时候要有主体的独立性。一切经典都是亲切的,若是存在距离,只是“道不远人,人自远尔。”接着许教授分别从知识系统、读书方法两方面谈解读经典。读书首先要博览全书,不能自封壁垒;又要精读,阅读都是活生生的感动;还有情境读书法,要重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最后,许教授论述了解读经典的三大作用:解读经典,要吸收其中 的文化精髓,文化的建构不仅仅是符号,更重要是文化精神的传承;解读经典,让我们看到历史的真实,深切体会经典中真实的情感;解读经典,甚而只须体会经典的辞章之美。
许结教授注重强化赋学与文化的交叉研究。讲座的第二个专题是“古代辞赋的文化研究——以汉大赋为例”。分别从职官制度、京都文明、礼乐思想三方面来解读汉赋。许先生讲座极富激情,旁征博引的同时大量的文学史料毫无差误的随口道来,铿锵有力、掷地如有金石之声。其即兴吟诵自作七律,神采飞扬,更是将讲座气氛推向高潮,获得同学们持久不息的掌声。
许结教授在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辞赋研究、文化史研究等多个研究领域都颇有建树。现已出版《汉代文学思想史》、《中国辞赋发展史》、《赋体文学的文化阐释》、《中国文化史论纲》等专著10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遗产》、《文学评论》等各类刊物发表论文近20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各类课题数次,获得各类奖项多次。( 崔恒华综合报道)